扎根乡土沃土,播撒美育火种,赋能文化传承……今夏七月,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的热潮在各地蓬勃涌动。响应习近平总书记“深入挖掘、继承、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,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”的号召,积极落实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,以美育人、以美化人、以美培元”及“加强美育与德育、智育、体育、劳动教育相融合”的要求,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师生迅速行动。2025年7月5日,在教师陶然、辅导员于季芳的带领下,学生金宏、元帅、张玉洁、赵航艺等组成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服务团队,走进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书院门于右任故居博物馆。他们通过义务讲解、书画义卖等生动实践,让美育理念在基层沃土生根发芽,以青春足迹丈量祖国大地。
坐落于西安书院门52号的于右任故居博物馆,不仅珍藏着“标准草书”开创者于右任先生的艺术瑰宝,更无声诉说着他投身教育、匡扶国运的赤子情怀与深沉的文化担当。怀着对这份精神的崇高敬意与传承使命,西安美术学院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服务队师生步入这座殿堂,在感悟先生于战火纷飞中守护文脉、以笔墨书写担当的震撼之余,随即化感动为行动,将这座文化殿堂转化为服务基层的鲜活课堂——他们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义务讲解与书画义卖两大主题活动。
在义务讲解活动中,同学们深耕细作,潜心研习于右任先生的生平、艺术与家国情怀。 从“群众无声似有声,杜诗重读不胜情;太平老人磨铁砚,垂老犹期致太平”的诗句中,深刻体悟先生对国家强盛、文化复兴的毕生求索。面对络绎不绝的游客,他们以饱满的热情,将展品化作讲述家国情怀与艺术人生的生动密码。他们深情讲述了这位从贫寒中奋起、投身辛亥洪流的志士,如何在书法领域开创“古朴灵动、豪放稳重”的“标准草书”新境,被誉为“当代草圣”;又如何以赤子之心兴办复旦、上海大学等学府,以教育为炬,点亮民族未来。游客们凝神倾听,互动踊跃。一位小朋友在听完讲解后雀跃道:“于右任爷爷真了不起,我也要学书法!”一位长者亦深有感触:“你们的讲解,让于先生的精神更加可感可敬,这样的活动意义深远。”
书画义卖现场,同样涌动着青春的热情与文化的力量。 同学们自发支起“艺术小摊”,将平时课堂所学化作一幅幅生活化、接地气的小作品,有书签、扇子和装饰画。小小的摊位,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。大家细细欣赏,不少人为同学们的才情和心意所打动,纷纷选购支持。一位购买了多幅作品的外地游客动情地说:“这些作品有灵气,更难得的是背后这份服务基层、传播文化的心意。买下来,既是支持艺术,也是支持年轻人这份有意义的事业!”现场还有小朋友在同学们指导下,饶有兴致地拿起毛笔体验书法乐趣。此次义卖所得款项,将全部用于支持于右任先生相关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。毛笔凝聚着西美青春爱心的善款,实实在在为基层美育事业添砖加瓦,助力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薪火代代相传。
此次西安美术学院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服务队,正是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宣传部、教育部、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的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“文化育人”“志愿服务乡村文化振兴”等暑期社会实践号召,深耕学院“社会美育”公益项目,彰显文化自信与青年担当的一次生动实践。师生们走进城市文化空间,深入社会基层,将课堂所学与时代所需、人民所盼紧密结合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,为新时代文化传承与美育普及写下了鲜活的青春注脚。